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大连沿海3种大型速生海藻的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自大连沿海的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孔石莼(Ulva pertusa)、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的营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大型速生海藻的营养均衡齐全,均为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食品,并富含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A nutrition trial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and supplemental Ulva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efficiency,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Four isonitrogenous (CP 40%) diets containing 0% and 5% Ulva meal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10% (low-lipid; LL) and 20% (high-lipid; HL) crude lipid. Triplicate groups of fish (~10 g) were fed to apparent satiation three times daily for 16 weeks. Fish fed 5% Ulva meal showed an increased growth performance (P < 0.05) compared with fish fed non-Ulva supplemented diets, irrespective of dietary lipid level. In particular, the incorporation of Ulva meal improve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Feeding fish 5% Ulva meal diet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carcass lipid con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5% inclusion of Ulva meal at both dietary lipid levels improves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efficiency,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Nile tilapia.  相似文献   
4.
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长石莼(缘管浒苔)在25 ℃和72 μmol/(m2·s)条件下,其Fv/FmFmFv和α值最高,分别高达0.74、4 567、3 406和0.305,低于该点为光不饱和,高于该点为光抑制,偏离越大,下降越显著(P<0.01),其中在5 ℃和35 ℃时最小,分别是25 ℃最高值的32.24%~64.88%和22.99%~53.44%;光强为18 μmol/(m2·s)和216 μmol/(m2·s)时最小,其Fv/FmFmFv和α值分别是25 ℃和72 μmol/(m2·s)条件下最高值的44.94%~82.62%和51.82%~76.72%。F0变化不太明显,5~30 ℃为先上升后下降或再上升变化趋势,35 ℃为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拟合参数α显示,长石莼(缘管浒苔)在达到光饱和点前通过增加光能吸收来增强光合作用,在光抑制后则迅速减少。rETRmaxDuncan检验表明,高温/低温和高光强对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影响显著(P<0.01)。总体上看,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和生长适宜条件为15~25 ℃和54~72 μmol/(m2·s),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且温度排序为25>20>15>30>10>5>35 ℃,光照强度排序为72>54/108>36/162>18/216 μmol/(m2·s)。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012年4月、8月和2013年4月、8月两年4个时期的南黄海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分布与种类组成。研究绿潮暴发早期(4月份),南黄海已有显微繁殖体广泛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如东、大丰近岸海域,2012年4月大丰海域密度最高可达1 312ind/L,2013年4月如东海域密度达到884 ind/L;黄海绿潮暴发末期(8月份),高值区随大面积绿潮藻向北转移,随着如东和大丰海区漂浮绿潮藻消失,显微繁殖体的数量降低至较低水平,2012年和2013年8月密度范围分别为0~38 ind/L和0~28 ind/L。2012年和2013年4月显微繁殖体由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和缘管浒苔(Ulva linza)组成,8月由曲浒苔(Ulva flexuosa)和浒苔(Ulva prolifera)组成。4月份显微繁殖体在如东、大丰海区高密度分布表明绿潮发生前期南黄海绿潮藻种质库的存在,大量显微繁殖体可以在春末海区温度回升时期迅速萌发,成为早期绿潮形成的贡献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7.
对海南沿岸采集到的团集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细毛横丝藻(Acrochaete leptochaete)、石莼(Ulva reticulata)和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采用18S rRNA通用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这4种绿藻的基因组中扩增到各自的18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与Genebank中已收录的6种绿藻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10种绿藻的18S rRNA基因长度为727 bp,变异位点为266个,保守位点为453个。刚毛藻目与蕨藻目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76;刚毛藻属内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10。采用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细毛横丝藻、葡枝横丝藻、石莼、礁膜、羽状尾孢藻和皱溪菜聚为一支;团集刚毛藻与扭曲刚毛藻单独聚为一支;长茎葡萄蕨藻与总状蕨藻聚为一支。说明18S rRNA序列可以作为大型绿藻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围隔海域水质评价及底栖曲浒苔对水质修复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15年1—12月对杭州湾北部沿岸碧海金沙围隔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每月一次的跟踪监测,进行围隔海域水质分析评价,通过调查底栖浒苔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评估其对围隔海域水质的修复能力。根据富营养化状态指数(E)表明,2015年该围隔海域1—9月份属于高富营养化状态,10—12月份属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溶解无机氮(DIN)全年平均为(0.91±0.11)mg/L,属劣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无机磷(DIP)全年平均为(0.031±0.005)mg/L,属Ⅲ类海水水质标准;根据有机污染指数(A)显示,2015年该围隔海域2—7月份开始受到有机污染,8月、9月和12月属于轻度有机污染,10月和11月属于中度有机污染。底栖浒苔类的优势种为曲浒苔(Ulva flexuosa),占底栖藻场总生物量的97.3%。2015年3月至12月碧海金沙围隔海域底栖曲浒苔全年总生物量净增长量为1 497.3 t,实验测得曲浒苔组织内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3.50%±0.02%和0.13%±0.01%(干重),全年吸收水体中氮和磷量分别为(4 354.90±46.78)kg和(161.75±1.74)kg。分析表明,碧海金沙围隔海域天然曲浒苔种群通过同化养殖水体中氮磷,具备一定的水质修复能力,但尚未平衡由水产养殖活动造成的营养负荷。因此,在近岸海水养殖海域,除需进行底栖海藻场的构建外,还需要调整养殖结构,如增加大型海藻栽培以建立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IMTA),实现近岸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型海藻孔石莼生长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洋中大型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生长和色素含量的影响。设置4个独立试验,每个试验的CO2浓度分别为387、500、600、800 mg/L。每个试验设6个海水培养系统,其中3个通入一定浓度的CO2作为试验系统,另外3个通入大气作为对照系统。在每个海水培养系统中,分别装入25 L过滤海水(滤膜孔径为0.22μm),放入(50.0±1.0)g的孔石莼进行培养,试验进行7 d。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对孔石莼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孔石莼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试验结束时,CO2浓度为387、500、600、800 mg/L时,试验系统中孔石莼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855.9±31.6)、(780.8±6.2)、(677.3±22.1)、(585.1±16.9)μg/g(鲜质量),分别为对照系统的98.3%、91.8%、78.4%和71.7%,试验系统中孔石莼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185.6±5.0)、(167.8±2.4)、(150.6±2.3)、(128.3±4.3)μg/g(鲜质量),分别为对照系统的97.7%、91.5%、80.4%和69.4%;而对照系统中试验开始时和试验结束时,孔石莼的叶绿素a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抗病虫基因新资源:海洋绿藻孔石莼凝集素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凝集素(Lecin)具有抵抗植物病原菌和农业害虫的活性以及抗病毒活性,在植物保护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海洋绿藻孔石莼中分离到一种凝集素基因序列,为培育抗病虫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